一 、 
	市场机遇
	小编认为,推动“净菜、半净菜进城”是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伟大工程,其有如下优势:
	1、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可靠性;
	2、改善了家庭消费方式和生活品质;
	3、有利于降低餐饮企业店铺租金、设备投入及人工成本;
	4、有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;
	5、有助于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减量;
	6、有利于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;
	7、有利于调节农产品价格与供给矛盾;
	8、有利于在农产品源头或城市郊区建设农产品初加工或精加工企业,促进当地二产、三产的发展;
	9、有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;
	10、有利于促进一产现有种养殖模式升级优化;
	11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蔬菜传统的供销模式,实现产地集中加工和分散供应的现代流通模式;
	12、有利于内地普通劳动者在当地或就近工作或创业,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及缓解当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;
	13、有利于推动农村共给侧改革和农村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
	
	
	二  、
	 现实挑战
	在我国,为何净菜市场叫好不叫座?
	小编认为,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,不管是价格原因还是质量顾虑,这都与“净菜”销售缺乏统一标准有直接关系。目前,我国的净菜尚无国家统一标准,净菜加工、贮运、保鲜等商品化处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,尤其是冷链技术薄弱。净菜数量匮乏,品种结构不合理,因此,实现净菜行业的流通以及保证食品安全的形势依旧较为严峻。尽管净菜产业发展过程比较曲折,但其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被许多人看好,餐饮、互联网、房地产、农业等行业的大佬纷纷加入,净菜加工也成为许多人创业的选择。
	可以说,我国的净菜行业既充满了机遇,也面临着诸多挑战。目前国家已有扶持净菜发展的大环境,希望各级政府能制定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我国净菜产业的发展,并通过理念普及提高消费者对净菜的认知,促进我国净菜行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。
	
	
	关于净菜的理解
	
	
	一 、 
	净菜定义
	是指在合适的低温环境下,以符合无公害安全标准的,新鲜植物性原料进行分选、摘除、切分、清洗、消毒,或新鲜动物性原料进行宰杀、去毛、去鳞片和剖腹去内脏、清洗、分部位取料,或干货进行涨发,经过去除表面水分、称配、包装、贴标、金属探测等工序后,在0~4℃条件下储运销售可即用的天然性主配原料。
	凉菜类净菜,指可直接用于凉拌、腌制等非热加工制作即可食用的净菜。
	
	二 、 
	净菜分类
	净菜按原料属性分为四类,分别是:
	1、植物性净菜(叶菜类、茄果类、瓜果类、根茎类、薯芋类、葱蒜类、豆类、水生菜类)
	2、动物性净菜(畜禽类、动物性水产类)
	3、食用菌净菜(蘑菇、香菇、木耳等)
	4、混合性净菜(一种以上不同种属净菜相互搭配组合)
	
	
	
	
	生产工艺
	
	
	一 、
	基本生产流程
	叶菜类:
	基地采摘→预冷→冷链运输→原料验收→挑选→去粗→切分→清洗→消毒(净化)→漂洗→(护色)→去除表面水→包装(气调)→贴标→金属检测→装筐(装箱)→入保鲜库
	根茎类:
	基地采摘→预冷→冷链运输→原料验收→挑选→去皮→清洗→切分→消毒(净化)→漂洗→(护色)→去除表面水→包装(气调)→贴标→金属检测→装筐(装箱)→入保鲜库
	
	二 、 
	关键控制环节
	1、原料验收:农药残留、兽药残留不得超标。
	2、原料处理:将不可食部分去除。
	3、消毒(净化):消毒液浓度(净化方式)、水温及消毒(净化)时间控制。
	4、护色:护色剂的选择及使用浓度(仅针对易褐变,需要护色的蔬果)。
	5、去除表面水:时间及方式的选择。
	6、金属检测:剔除含有的金属物质,设备按操作要求使用。
	7、温度控制:原料的温度应该在10~15℃,清洗水的温度应该在4~7℃,产品储存的温度应该在0~4℃。
	
	三 、 
	产品要求
	净菜产品应符合以下要求:
	1、具有极高的可食用率;
	2、感官符合原料的天然性特征;
	3、使用方法符合即用性;
	4、相关理化指标检测合格;
	5、农药残留最大允许限量不得超标;
	6、兽药残留最大允许限量不得超标;
	7、微生物指标不得超标;
	8、致病性寄生虫不得检出;
	9、应密闭包装,以真空包装或气调包装为主;
	10、净含量和产品标签应符合相关规定。
	
	净菜应用模式
	
	1、B2B业务,主要供应给团餐、社会餐饮;
	2、B2C业务,主要供应给商超、生鲜店、无人售卖机与互联网平台及终端家庭。